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松嫩平原西部蘇打鹽堿地障礙消減與適生鹽堿作物栽培技術和示范”2025年度工作推進會順利召開
2025年4月21日,“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科技創新”重點專項“松嫩平原西部蘇打鹽堿地障礙消減與適生鹽堿作物栽培技術和示范”2025年度項目推進會在長春順利召開。
重點專項主管部門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王振忠副處長,吉林省農業農村廳趙淑杰處長,項目跟蹤專家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張佳寶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李保國教授,項目咨詢專家山西農業大學徐明崗院士、山西大學程芳琴教授、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楊勁松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東北地理所)韓曉增研究員、吉林農業大學邵璽文教授、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易可可研究員蒞臨會議指導。項目牽頭單位東北地理所姜明所長、項尚紀委書記、李祿軍副所長、王國棟處長,以及項目、課題負責人和骨干共80余人參加了本次推進會,李祿軍主持開幕式。
姜明首先代表項目牽頭單位致辭。衷心感謝各位專家、各級領導對東北地理所多年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作為項目牽頭組織單位,將繼續認真履行相關職責和義務,也懇請各位專家多提寶貴意見和指導,力爭在項目中期檢查和項目驗收中取得優異成績。
趙淑杰代表吉林省農業農村廳科技管理部門,向農業農村部科技司和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以及長期以來幫助支持吉林“三農”事業的各位院士和專家們表示誠摯的謝意。她說,我省作為農業大省,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和黃金水稻帶,是全國著名的黑土地之鄉和黃金大豆之鄉。2024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首次跨上了850億斤的新臺階,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吉林的新貢獻。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所在蘇打鹽堿地治理與利用方面具有強有力的優勢,處于領跑地位,為吉林省的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工程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聚焦鹽堿地治理國家需求和重大科技問題,同國內多家單位合作,充分發揮了科技優勢,產出了重大科學理論和技術成果,并在吉林鹽堿大地上技術示范、輻射推廣。農業農村廳也將全力以赴支持項目的實施,為項目推進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與保障。
王振忠代表項目主管部門發言。強調農業農村部項目需同時兼顧產業需求、長期研究示范以及用戶反饋,進一步明確項目驗收考核的具體要求,確保項目嚴格按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管理辦法執行。我們這個項目是從2022年11月執行期開始,今年4月份底正好是中期,下月將開展中期檢查,今天在這里召開年度推進會正當其時。我們今年重點工作是總結凝練項目階段性的重大成果,希望項目負責人進一步整合科技力量,帶領我們各個課題負責人和參與人員,認真總結凝練重大標志性成果迎接中期檢查。
張佳寶院士主持項目及課題年度工作匯報。項目負責人梁正偉研究員和五位課題負責人楊帆正高級工程師、李曉鵬研究員、宋顯偉研究員、于海業教授、李偉強研究員圍繞鹽堿地綜合利用重大科技問題、2024年度與中期指標完成情況、項目和課題亮點成果、2025年度實施方案、存在問題與對策建議等進行了重點匯報。
匯報結束后,張佳寶院士、徐明崗院士等8位專家對項目和課題年度進展和推進計劃集中進行了逐一點評。專家組認為,本項目在鹽堿地改良新機制、新產品、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標準(五新)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果,圓滿完成了各項考核指標。專家在充分肯定了階段性亮點成果的同時,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強調課題之間要進一步開展交流與協作,梳理、總結凝練產出重大成果。最后,項目負責人表示,會后一定認真消化和吸納各位專家的寶貴意見,細化實施方案,總結凝練階段性重大成果產出,爭取在中期檢查中取得優異成績。
本項目由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清華大學、吉林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吉林農業大學、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和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共10家單位共同承擔,項目實施期限為五年(2022-2027)。
附件下載: